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报道

十年公正认可,赢得广泛认可―中国认可统一发展十年纪实

作者: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时间:2012-08-20

8月20日,在《中国质量报》、《中国国门时报》发布中国认可统一发展十周年专版。

图为国门时报专版。

题记
    自2002年8月20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在人民大会堂宣告成立,我国集中统一的认可体系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至今已走过十年的发展历程。
    十年来,作为国家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一项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的技术基础工作,作为证实能力和传递信任的国际通行手段和方式,认可工作对促进全球国际贸易、支撑我国质量安全和推动我国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正如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所言:“这十年,是中国认可事业跨越发展的十年,是中国质量发展史上值得记载的十年,而且越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段历史将愈加显得厚重和关键。”

     认可在我国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认可工作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步演变和发展的过程。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同年,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成立,对全国认证认可工作实施统一管理,我国认证认可事业迎来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8月20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正式成立。过去的十年,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各方共同推动和支持配合下,在全体认可人的共同努力下,认可委员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可工作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一、统一认可体系,保证了认可事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十年前,为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确定认证认可工作实行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于2002年2月11日下发了《关于加强认证认可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2]11号文)。《通知》明确:“建立全国统一的国家认可制度”、“国家只建立一套认可制度体系。国家认监委要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对现有的认可机构进行调整,建立集中统一的国家认可机构,履行国家认可职责”,确定了我国认可工作体制的改革方向。据此,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的领导下,于2002年8月20日成立了我国统一的认可机构法律实体-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我国统一认可组织体系进入整合统一阶段。先后历经四年时间的六次整合,在整合“八路”认可业务、“三路”认可队伍的基础上,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于2006年3月31日正式成立,实现了我国认可组织体系的集中统一,结束了认可工作政出多门、重复交叉的格局,对我国认可事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国际认可界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欧盟经过比较长时间的立法过程,于2008年颁布的《认可和产品市场监督要求条例》规定,每个欧盟成员国政府只能成立一个统一的合格评定国家认可机构,中国完成统一认可组织体系走在了欧盟之前。
    二、服务发展大局,发挥了认可工作的政府监管技术支撑作用
    积极推进为合格评定机构提供能力证实服务,我国的认可工作规模得到了迅速发展。十年来,认可制度领域拓宽了三倍,认可数量增长了五倍,认可的认证数量增长了八倍,认可业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认可制度的齐全性及新兴认可制度的发展位居国际同行前列,覆盖了国际通行的认证机构、实验室、检查机构三大门类,包含了11项基本认可制度,具体有29个分项认可制度,包括: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食品安全、信息安全等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有机产品认证、森林认证、人员认证、软件过程及能力成熟度评估等认证机构认可,检测实验室、校准实验室、医学实验室、医学参考测量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能源之星实验室、能力验证提供者、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等实验室及相关机构认可,以及检查机构认可等。此外,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温室气体核查审定、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低碳产品认证、实验动物机构等6项认可制度正在研发之中。在认可数量上,截止到2012年6月底,认可的各类合格评定机构5500多家,认可范围内有效认证证书60多万张,连续九年稳居国际同行第一。
     积极推进为政府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服务,有效发挥了认可技术专业作用。十年来,认可委员会积极为认监委认证和检测行政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协助组织了对全部CCC指定认证机构及部分工厂检查员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协助组织了对200多家次各类管理体系和自愿性产品认证机构以及2000多家各类获证组织实施专项评审和监督检查,约相当于日常认证机构认可评审量的40%;认可委员会承担了约1600家国家级实验室资质认定技术评价工作,包括国家质检中心的“三合一”技术评审和检验检疫系统实验室的“二合一”技术评审工作,累计完成约5800家次的资质认定技术评价活动和后期制证工作,以及2655家资质认定实验室的7600多份档案管理工作。认可委员会积极配合总局有关业务司局相关工作,涉及卫生司、动植司、检验监管司、食品局、特设局、监督司、计量司、科技司等的保健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玩具检验机构、食品检验机构、特种设备、承担监督抽查任务实验室、省以上计量院等技术机构的能力评价相关工作。在相关重大活动、重要事件过程中,积极完成总局和认监委交办的各项认可评价相关工作。另外,积极配合公安、高检、高法、司法、安全、工信、海关、卫生、农业、人民银行、住建、交通、体育等部门的有关政府监管工作,提供了认可的技术支撑服务。在北京奥运会兴奋剂检测实验室、定点医院医学实验室认可,上海世博会医学实验室认可专项计划等方面,认可也发挥了能力信任的支撑作用。
    积极推进认可制度采信,认可制度得到了广泛的利用。十年来,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的推动下,在有关部门和相关方面的共同支持配合下,认可制度的采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我国有30余部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等行政规定直接或间接涉及与认可相关的规定。认可已成为强制性产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良好农业规范认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体育服务认证、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务系统认证、生物安全三级和四级实验室等相关合格评定机构技术与管理能力的必备条件,成为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信息安全等管理体系认证技术与管理能力建立信任的基本方式;从事有关司法鉴定、生产许可证检验、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的实验室须获得计量认证或实验室认可。
    三、推进国际互认,适应了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现实需要
    认可是符合WTO规则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国际化是认可制度的重要特征。十年来,认可委员会坚持国际化认可发展战略,为优化我国质量发展环境作贡献,取得了重要成果。
    积极推进国际互认,实现互认范围全覆盖。2008年,认可委员会实现了加入国际认可论坛(IAF)、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APLAC)、太平洋认可合作组织(PAC)的全部国际和区域多边互认制度的目标,为中国认证、检测和检查结果取得国际承认搭建了能力信任的平台。我国认可的检测报告和认证证书成为很多国家进口相关产品的有效凭证,可直接通关,免于再次检测、认证。2011年,认可委员会又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国际同行现场评审,再次表明我国建立的国际化和中国化相结合的中国认可体系的设计完全符合国际要求,运行规范,结果可信。
    积极发挥大国作用,树立良好国际形象。认可委员会与国际认可论坛(IAF)共同举办了“国际认可•中国日”活动,成功承办了IAF/ILAC国际认可组织2010联合年会,向国际认证认可界集中展示了中国认证认可发展取得的成就。我国先后有9名认可机构代表担任了国际和区域认可合作组织或国际标准化组织不同层次的领导职务,目前认可委员会仍有5名代表分别担任着IAF副主席以及国际、区域认可合作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相关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工作组组长、同行评审组长等领导职务。认可委员会代表直接负责主持了IAF和PAC产品认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多边互认制度的建立工作,主持推动了备受关注的IAF跨境认可政策的深入落实并建立了IAF监督各国认可机构跨境认可的专门机制,主持制订了IAF互认制度的新结构体系及相关的政策程序,为国际和亚太区域认证认可制度的创新发展,加强相关认证认可工作的国际协作和监督作出了积极贡献。不断加强国际跟踪和国际人才培养,按照“国际跟踪、技术研究、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实施了全面的国际组织跟踪工作机制。
    积极服务外交外贸,深入发挥认可互认作用。2008年11月和2010年6月,在胡锦涛主席访问希腊和乌兹别克斯坦期间,中希和中乌分别在两国领导人见证下签署了认可双边合作协议。配合中国政府与新西兰政府签订电子电器产品合格评定合作协定,配合总局解决中国输美乳制品自动扣留问题,配合认监委与全球良好农业规范组织签订承认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结果协议,适应美国政府部门“能源之星”认证要求,配合中俄、中法、中日、中韩等在合格评定、生物安全方面的政府间合作等,发挥了认可国际互认的质量基础作用。直接促进我国产品出口,每年答复进口国贸易相关方关于认可结果的问询约400余份,直接在产品出口过程中促进国外相关方对中国出口方出具的认可的合格评定结果的承认和接受。
    四、创新体制机制,走出了国际化和中国化相结合的认可发展之路
    推进认可制度国际化发展,实现认可结果国际互认是认可工作发挥独特作用的一项基本目标,结合国情创造性地开展认可工作是确保我国认可工作科学发展的正确选择。在认可工作的发展中,我们坚持遵循国际接轨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建立国际化和中国化相结合的中国认可体系,走出了国际化和中国化相结合的认可发展之路。国际化的主要体现是,我们的认可准则采用相应国际标准,认可运行机制符合相关国际要求,确保与国际接轨,实现中国认可的国际互认。中国化就是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确保国际标准要求得到有效落实,确保认可结果权威可信,确保认可制度切实发挥有效作用。
    坚持不断完善,形成了有效的“统一体系、共同参与”认可工作体制。集中统一的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成立以来,通过不断的完善,认可委员会的41个各层级委员会有效发挥了议事决策、沟通协调、技术支撑的认可公共平台作用,对团结各方共同推动认可工作的科学、规范、公正、协调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统一体系、共同参与”认可工作体制已经成为了我国认可工作发展的重要支柱。2008年3月27日,成立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最终用户委员会,完善了关注顾客的认可工作机制,在国际认可界开创了先河。先后聘请9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作资深顾问,在保证和保持认可的技术权威性方面作出了有益尝试。
    坚持积极探索,创新了认可评价工作机制。建立了认证机构认可风险分级管理机制,开展了认证机构、实验室认可非例行的专项监督,开展了认可市场监督性质的确认审核等工作,完善了认可及相关认证证书信息的网上查询系统,丰富了认可约束手段,增强了认可工作的有效性。在国际同行评审中,对中国特色的认可监管机制与措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坚持严格认可要求,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2年6月底,累计暂停了626家认证机构、实验室或检查机构的认可资格,累计撤销了327家认可资格,注销413家认可资格。
    五、加强基础建设,促进了认可工作水平的显著提升
    加强科技和标准工作。认可委员会的科技和标准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委员会秘书处成立了科技委员会,召开了首届科技大会。秘书处牵头承担了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大科技项目的8个课题,牵头承担的科研课题获得5项总局“科技兴检奖”,“生物安全四级和移动式三级实验室认可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还获得一项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并被国家质检总局向科技部推荐作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候选之一。秘书处作为第一起草单位牵头起草的国家标准21个,获得了6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此外,还作为召集人负责牵头起草一份ISO合格评定国际标准文件,实现了我国在合格评定领域牵头起草ISO国际标准文件“零”的突破。
    加强政策研究和重点提升。认可委员会编辑出版了《认可本质与作用》,凝聚了对认可本质的共识。编辑出版《中国认可发展历程》,理清了认可发展脉络。制订实施了认可工作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加强了认可工作发展的前瞻性和系统性。制订实施了认可制度体系表和认可规范文件体系表,加强了认可制度发展和认可技术政策的总体规划和组织管理。建立实施了认可领域工作组机制,促进了各项认可制度持续改进完善的技术和政策研究。开展了“质量和安全年”活动、“质量提升”活动、“基础建设年”等专项提升活动,突出重点推进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获得了总局授予的质检系统“质量提升”活动相关先进表彰。
    加强宣传工作。积极创新宣传形式,拓展宣传渠道。充分利用“世界认可日”契机,加强认可宣传,扩大了认可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认知度。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的重视和直接组织下,世界认可日活动已经成为认证认可宣传的重要平台。及时维护更新网站认可动态,编辑出版认可发展年度报告和《认可通讯》季刊,加强了同认可相关方的沟通联络。
    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法制工作。认可委员会秘书处的信息化和法制工作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推进认可业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整合工作,推进认可业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开发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果,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国际同行评审的好评;积极推进普法工作,认真落实“五五普法”工作任务,正式启动了“六五”普法工作。秘书处的信息化和法制工作均获得了总局、认监委的相关表彰。
    六、加强自身建设,保障了认可工作的稳定持续发展
    加强党的建设。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的统一安排,以推动业务发展为主线,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注重用科学理论武装全体党员,进一步提高党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注重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领导,不断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注重加强党支部建设,进一步发挥好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注重进一步加强群团组织的建设,加大落实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力度,保障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按照中央和上级机关部署,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紧紧围绕主题,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活动的精神,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把各项活动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了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的使命感、责任感,对业务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对认真履行认可职责产生了积极影响。
    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认可工作科学发展的有力保障。近年来,秘书处高度重视干部人事工作,高度重视队伍建设,积极创新、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不断完善组织机构设置。认可组织体系的整合经历了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2002年成立之初,在原来两个认可机构的基础上,整合成立了4大部门、15个处室,整合了业务、整合了队伍,保证了认可工作的顺利推进。2004年,在逐步完成认证机构认可制度集中统一实施的基础上,全面整合了认证机构认可业务流程和业务部门,5个业务部门的中层干部岗位进行了全面调整;2006年,在成立集中统一认可委员会和划出认证人员注册职能的基础上,全面整合组织管理体系和内设机构,提升整体运行水平,实施扁平化管理。二是不断完善员工聘用机制。2005年改革员工聘用机制,建立实施了新进员工公开招聘选拔机制,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特别是2008年以来大力推进岗位人员公开招聘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到目前,共招聘正式员工90名,正式员工数量翻了一番多,有力加强了认可业务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三是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相关政策法规,逐步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不断完善选拔任用程序,形成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体现公开、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使广大干部职工的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普遍增强,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08年秘书处首次开展了部分处级干部竞聘上岗工作和续聘公开测评考核活动,到目前,共组织了三次处级干部竞聘上岗活动,选拔了两名正处长,七名副处长,占处级干部总数27%;2008年和2011年分别组织了中层干部续聘测评考核工作;2011年还开展了近半数部门正职干部轮岗工作,也是首次正式开展干部轮岗工作,在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和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四是不断完善绩效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工作绩效为重点内容的考核办法。2008年开展了全面的定岗定责工作,规范了各部门的岗位配置与岗位职责,形成了系统化的岗位人员配置动态机制;2011年推进绩效管理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五是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干部人才队伍的全面分析,加强培养工作的统筹管理,通过完善国际跟踪机制、科技工作机制、认可领域研究机制、评审员培养机制等不断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并启动了人才专项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六是不断完善评审员队伍建设机制。评审员队伍是认可工作重要的技术资源,是认可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相关国际标准的要求,建立了一整套系统的评审员选用、培训和评价考核体系。目前,共有各类认可制度、各类专业的评审人员3189人,经常使用的评审员约1300人。近年来,随着认可业务的快速发展,不断加强了评审员队伍建设。完善了专职评审员管理制度,加大了专职评审员招聘力度,加大了认证机构认可评审员培养力度;启动了实验室评审员绩效考核制度的开发,推进了主任评审员面谈筛选工作,编制了评审员工作手册;强化了评审员行为规范和行风廉洁要求,加强了评审员的廉洁教育和行风评议。
    积极推进文化建设。文化是事业发展的基础,是事业发展的动力。在新形势下,大力加强认可文化建设,努力培育和形成以“文”化“人”的精神和境界,对于构建认可核心价值体系,筑牢干部职工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认可人”共有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在认可专业文化构建方面,开展了“文化建设提升”活动,进行了文化建设咨询与评估工作,经过广泛参与、逐步提炼、达成共识,形成了以理念体系和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组织文化手册,促进了凝聚力的增强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还开展了认可发展历程的编制工作,通过大家的广泛参与,通过认可发展历程的回顾,激发了干部职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精神文明建设和职工文体活动方面,不断拓宽文化建设领域,丰富文化建设内容,完善文化建设机制。工会、团组织积极发挥作用,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各个文体俱乐部开展活动经常、内容丰富,积极参加总局和认监委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关心关注社会公益活动。多次组织职工为贫困灾区捐款捐物,继续关注“希望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对满斗认可希望小学的帮扶,通过助学活动的开展,学校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已连续六次被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
    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自身建设的重要环节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领导班子成员明确具体分工,对分管处室的党风廉政建设负全面责任。秘书处与16个处室负责人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通过建立目标责任制,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增强了“一岗双责”的意识。同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二是积极开展廉政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开展纪律教育月活动。对党员干部开展了党课教育,组织干部职工进行廉政警示参观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纪律意识。三是强化客户监督。每年开展行风评议活动,给客户发放征求意见卡,派出人员走访客户,听取和收集意见,对客户提出的建议、意见及时答复。四是不断完善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对容易发生不正当交易的重点岗位和环节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从体制机制上,对受理、评审、决定实施分权管理,对日常例行评审和专项突击督查实施分权管理,对认可费用核定和发放实施分权管理,对认可业务实施质量体系规范管理,对认可流程实施信息化透明管理,对评审和决定人员实施项目回避制度,尽量减少自由裁量权;针对认可行业涉及领域宽、范围大、地域广、队伍大的特点,把廉政教育纳入各种会议、培训、授课过程中,增强廉政意识,提高职业道德。

    后记
    认可工作统一发展已经走过了十年时间。认可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国家质检总局党组和国家认监委党组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领导关怀和支持的结果,是有关方面支持和配合的结果。认可发展进程中有许多经验值得好好总结,对树立信心、凝聚力量、鼓足干劲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总体来说,需要做到“六个坚持”:一是坚持集中统一的国家认可制度是认可事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二是坚持传递信任、服务发展是认可工作的基本要求;三是坚持实施国际化战略、推进国际互认是认可工作的基本目标;四是坚持走国际化和中国化相结合的中国认可发展之路是认可工作的正确选择;五是坚持统筹处理好速度结构质量的协调关系、不断提升认可有效性和公信力是认可工作科学发展的长期任务;六是坚持加强以人为本、以技术为基础的自身能力建设是推动认可事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
    在党和国家对质检工作、认可工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认可人的不懈努力下,我国认可事业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将会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转自《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