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伟副局长在全国合格评定机构认可工作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2-10-26  文章来源: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作者: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在全国合格评定机构认可工作会上的讲话
孙大伟
2012年9月19日



尊敬的凤清主任,同志们:


  很高兴参加全国合格评定机构认可工作会。这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成立十年来,第一次组织召开这样一个由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一起参加的认可工作会议,涵盖了合格评定认可的三大主要门类。会议代表来自120多家认证机构、260多家实验室和检查机构,代表了全国获得认可的5500多家合格评定机构。这也从一个侧面,集中反映了我国集中统一的国家认可制度发展十年来的制度面貌和发展成就。在此,我代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向会议的召开以及我国认可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会议代表以及全国认证认可行业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这次会议的时机很好。今年是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的头一年,也是中国认可统一发展10周年。今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将认证认可作为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作出推进完善认证认可体系的战略部署。今年“世界认可日”前夕,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专程视察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暨认可委员会秘书处并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认可十年来的发展成绩,并在年初对认证认可工作提出“传递信任,服务发展”的总体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认可工作提出了“公正认可,赢得认可”的新期望。在质量发展和认证认可工作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在第23个全国“质量月”来临之际,召开合格评定认可工作会议,对于深入贯彻《质量发展纲要》,全面落实“公正认可,赢得认可”要求,科学总结10年来我国认可工作发展的成绩经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合格评定认可制度,夯实质量发展基础,推进建设质量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回顾十年发展历程,合格评定认可工作取得了宝贵的成绩和经验


  我国认可工作统一发展的10年,刚好是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的10年,也是我国入世以来全面开放经济迅速腾飞的10年。十年来,认可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质检总局、认监委的决策部署和要求,建立了中国化和国际化相结合的国家认可制度,实现了认可体系的根本性转变和认可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十年来,认可制度增长了三倍,认可数量增长了五倍,认可的认证数量增长了八倍。认证服务领域和国际互认范围实现了全覆盖,建立了11项基本认可制度和29项专项认可制度,加入了国际和亚太区域所有互认体系;认可约束机制由单一化发展为多元化,制定了120多项认可技术规范。这十年的发展成绩值得自豪,发展经验值得认真总结。认可委员会总结的六条基本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持续深化、不断完善。从质量发展全局和认证认可工作整体来看,我以为,要把总结经验、探寻规律、推动工作有机统一起来,真正继承发扬过去好的做法经验,创造性地运用科学发展理念来指导推动认可工作的长远发展。


  第一,要科学总结我国认可工作在中国化和国际化相结合的实践中探索出来的规律性经验。我国认可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开始就是走的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结合中国实际的创新道路,其中沉淀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认识。这些都是可资利用的宝贵财富。我以为最为根本的是从中提炼出规律性认识,把握住大原则大方向,比如说,集中统一的原则、“统一体系,共同参与”的体制,这些大方向经过国外数十年历史、经过国内十年实践的检验都是正确的、有效的,这些就要牢牢坚持,结合新情况新问题加以具体化。


  第二,要不断深化对认可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支树平局长指出,我们对认证认可的认识还远远没有穷尽,号召全系统都要认真研究,把规律研究透,把作用发挥够。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入,我们对认证认可的属性的认识,就在不断地丰富。就认可工作来说,更是如此。认可作为合格评定的顶端,与其他质量基础设施中的关系、作用机制如何?作为公权行为,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如何?在政府监管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起什么作用?作为社会通用技术语言,如何处理公共规则与技术特性的关系?作为国际互认的基础,如何与各国法规相协调?这些命题随着实践的发展,将日益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不能停留在过去的认识上,而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发展需要,不断深化对其本质特性的认识。


  第三,要认真思考认可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新要求。国家正处于发展的转型阶段,认证认可同样面临向现代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转型的课题。就认可工作而言,同样面临来自外部和内部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面临国家发展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思考认识,要有提前的部署和准备。认可委员会对于战略研究历来非常重视,举办过多次战略研讨活动。我希望大家结合对十年的总结和对《纲要》的学习,站在更高起点上思考谋划,真正把认可机构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创新型组织。


二、建设质量强国,必须更加重视合格评定认可工作


  《质量发展纲要》是新时期国家质量工作的指导纲领,建设质量强国是我国未来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纲要》明确将认证认可作为质量发展基础,提出推进完善认证认可体系和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体系,对认可工作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认可是合格评定链条的最高端,是基础之基础、评定之基础,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从国际趋势看,合格评定认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促进全球经贸发展的战略性手段。纵观国际认证认可发展史,先后走过了从国家向区域、从区域向国际发展的过程。可以说,认可是合格评定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认可在合格评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服务政府监管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在金融危机影响持续深化、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的当前,国际经济格局和贸易体系正在经历新一轮深刻变革。认证认可在促进贸易便利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作用日益重要,国际上充分利用认证认可作为提振经济的重要手段;同时,由于贸易保护主义势头上升,贸易管制措施的技术化,许多国家日益将认证认可作为设置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认证认可作为质量基础设施的地位日益强化,作为技术性措施的作用日益强化。由于认可是合格评定活动的基础,是国际互认的基础。认证认可作用的强化,首先体现在认可作用的强化上。今年8月,俄罗斯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今年初成立了国家统一的认可机构,还提升了认可机构的规格。俄罗斯对认可制度的高度重视,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为适应WTO要求建立认可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多边视角看,认可领域国际性组织的作用正在强化,对于国际贸易格局和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据统计,国际认可论坛(IAF)多边互认协议的成员经济体已经达到50个,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多边互认协议的成员经济体达到65个,IAF和ILAC互认框架内认可的认证机构约4000家、实验室约4万家、检查机构6700多家。这些多边互认体系成员的经济总量已经占到全球经济总量的95%。而且,认可国际组织与标准、计量、合格评定国际组织的关系日益密切,合作日益频繁。我国要在全球经济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必须更好地运用认可这个手段,必须在国际互认进程中施加更为实质的影响,必须在国际认证认可发展趋势中发挥更加有效的引领作用。


  从国内发展看,合格评定认可越来越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支撑政府监管的基础性制度。认证认可是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在我国的一系列政策规划中得到确认和强化。目前已有30余部法律法规采信认证认可制度,进入“十二五”后,认证认可面临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家 “十二五”规划纲要将认证认可作为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9处直接提及认证认可,另有29部国家专项规划和29个省级地方规划都明确涉及认证认可工作。此外,国务院文件进一步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定位为高技术服务业,强化了政策支持力度。不管是经济转型发展的社会需求,还是现代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的行业定位,都对认证认可工作自身产生了深远影响。仅以行业规模而论,2010年全国检测市场规模就达650亿元,其延伸和辐射带来的产业增加值更是不可胜数,足以表明认证认可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门类。认证认可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国际贸易技术性措施的重要手段、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空前强化,作用日显突出,责任更加重大。随着合格评定活动日益向经济社会各领域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技术渗透,对认可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迫切需要认可领域加快创新发展,更好地发挥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作用。


  从质量工作看,合格评定认可越来越成为规范合格评定活动、提升质量工作水平的关键性环节。当前,我国质量工作的机制环境还相对薄弱,质量安全问题仍然相当突出。质量工作日益受到全社会高度重视,对认证认可等合格评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发展要求相比,认证认可的制度优势和特有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合格评定工作还有很大潜力。随着社会需求的快速增长、合格评定领域的不断扩展,我国认证、检测、检查等各类合格评定从业机构快速增长,自身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了长足进步,但也还存在重发展、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重效益增长、轻能力提升等问题,合格评定机构和从业队伍良莠不齐,迫切需要加强监督管理和规范约束。近年以来,涉及合格评定的质量安全事件屡屡发生,涉及有机产品认证、食品农产品检测、特种设备检查等多个敏感领域,今年以来,针对合格评定机构的投诉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有工作态度、工作能力问题,也有廉洁诚信、作风行风问题,严重损害了认证认可行业独立、公正、诚信的形象,加大了质量安全风险,给认证认可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这些现象,一方面暴露出个别合格评定机构存在不诚信、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内部管理松懈等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约束手段和力度不足的问题。认可处在合格评定链条的顶端,是规范合格评定活动的关键环节,应当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从认可工作自身看,也还存在认可制度发展不平衡、认可约束机制不完善、认可内部监督不健全、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话语权不强等问题。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做好合格评定认可工作,切实强化认可约束机制,进一步提升认可工作的有效性和公信力,更好地发挥“证实能力,传递信任”的作用。


三、深入贯彻《质量发展纲要》,加快完善合格评定认可制度


  经历了十年发展历程,认可工作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当前,认可委员会和各合格评定机构正在深入学习贯彻《质量发展纲要》和支树平局长关于认可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12字方针和“传递信任,服务发展”、“公正认可,赢得认可”要求为指引,在新的起点上谋划认可工作的创新发展。根据总局和认监委的总体部署,结合这次会议的具体部署,我这里主要强调抓好三个基础环节:


  第一,坚持公正认可和赢得认可相统一,努力提升合格评定认可机构的公信力。


  “公正认可,赢得认可”是支树平局长代表质检总局党组对认可工作提出的总要求。认可是公权活动,公正性是认可的内在要求、基本属性和主要特征。维护认可的公正,才能促进合格评定的公正和有效,才能赢得政府、社会和国际的广泛认可。认可委员会作为国家认可机构,要自觉践行这一根本要求,以实力、制度、严格、诚信来确保认可公正。


  一是要抓好“两个专项”这个抓手。认真贯彻落实质检系统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工作座谈会精神,继续深入开展质量安全风险排查和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教育治理两个专项活动,深挖认可领域的风险隐患。要根据总局下一阶段排查整治的重点产品和重点领域,突出排查食品安全、机动车安检、建材等检测机构的风险,坚决取消不合格机构的认可资质,从认可源头防控形形色色的“检测门”事件,树立公正认可、公正检测的良好形象。

 
  二是要抓好制度建设这个根本。严格规范认可制度的决策过程,坚持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加强制度顶层设计、风险评估等工作,充分吸纳行业需求,充分听取专家委员会和最终用户的意见,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公正性。大力加强风险管理制度、认可人员责任制度、认可监督检查制度、合格评定机构诚信评价制度建设,运用制度手段防范风险、明晰权责、强基固本。


  三是要抓好内部管理这个保障。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随着认证认可的作用在提升、影响在扩大,社会公众对我们的期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高,风险隐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严峻,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媒体的炒作,甚至引发系统性行业性风险。近年来涉及认证认可的负面报道和举报投诉逐年上升,有的直指行业“潜规则”、直指我们队伍存在的问题。对此,我们务必保持高度警醒,时刻绷紧内部管理、行风廉政这根弦,继续发扬“两手抓,两手硬”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发挥好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建立具有认可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党风廉政惩防体系、组织文化体系,通过严格规范内部管理,树立认可机构和认可队伍公正严明的良好形象。

 
  第二,坚持证实能力和提升能力相结合,努力提升合格评定认可工作的有效性。


  认可处在合格评定链条的最高端,对于合格评定机构而言,认可不仅是证实能力的基础手段,也是提升能力的重要手段。《质量发展纲要》对产品、服务、工程质量提出了明确的提升目标,相对应的是对能力提升的要求。要更新理念,把着力点放在通过提升能力来证实能力上,以合格评定机构自身需求为关注点,建立有利于合格评定活动持续改进、合格评定机构持续发展的认可约束机制,强化认可对于能力提升的支撑引导作用。


  首先,认可机构要提升对合格评定机构的规范要求。顺应产业升级和认证认可技术发展趋势,及时更新认可技术规范,深化技术要求,不断丰富和完善认可约束手段,使认可要求与国际保持同步发展,与产业发展要求保持协调适应。当前,要针对部分行业和产业领域合格评定机构存在的良莠不齐、无序竞争、能力不足、服务滞后、创新意识淡化等突出问题,大力采用从业机构分类管理、认可风险分级、认可有效性评估等有效措施,运用认可约束手段扶优汰劣,引导合格评定机构走注重质量和服务的集约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之路。


  其次,合格评定机构要加强自律管理。广大合格评定机构要增强法制意识、诚信意识、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格履行主体责任,依照监管部门和认可机构的管理规范、技术准则,建立健全内部管控制度,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诚信体系,实施品牌文化管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自觉树立科学、公正、诚信、责任的行业形象。


  同时,认证认可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行政监管作用。进一步完善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认可约束、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五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建立与认可约束相配套的监管制度和市场规范,积极采信认可结果,完善对于合格评定机构的监管服务。


  第三,坚持自身发展和服务发展相协调,努力提升合格评定认可制度的适用性。


  认可的服务对象是用户,是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认可制度的自身发展,应当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创新认证制度发展模式,不断提升服务发展、服务用户的能力。

 
  一是要坚持创新发展。围绕全国认证认可工作会议提出的制度、监管模式、服务、科技、体制机制“五个创新”的总体部署,积极开发新型认可制度,探索建立创新驱动的认可发展新模式。紧盯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需求,加快节能低碳、信息安全、高等级生物安全、国防军工等重点领域认可技术建设,推动认可向新产业新领域渗透,强化其对创新科技和创新产业的技术支撑。加快认可标准、认可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步伐,提升我国在认可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二是要坚持协调发展。注重认可各个专业领域、各项评价手段、各项技术规范之间的协调配套,抓紧建立健全特定领域认可制度的配套技术文件,建立覆盖合格评定全范围全过程的认可约束机制,推动认可体系的横向和纵向发展,实现认可作用效果的最优化。要完善认可采信机制,积极推动各政府部门、各行业广泛采信认可结果,促进认可与各个行业评价手段的衔接,巩固国家认可制度在第三方评价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三是要坚持统筹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当前深化“两个专项”活动、排查质量安全风险,现阶段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加强重点领域认可制度建设和长远谋划认可工作顶层设计、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认可发展后劲。要围绕质量发展整体部署和认证认可“三步走”战略,推动建立与质量诚信体系、认证体系和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体系等相协同的认可体系;要围绕认可工作整体规划布局,统筹认可制度、机制、能力和队伍建设,发挥合格评定机构参与认可建设的合力,努力在“十二五”时期为认可工作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志们,加强合格评定认可工作是完善认证认可体系、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希望认可委员会和广大合格评定机构同心协力,真抓实干,更好地“证实能力,传递信任,服务发展”,为建设质量强国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