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S主任王凤清在第三届全国合格评定机构认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认可中心   时间:2014-11-27   来源:认可中心

——在第三届全国合格评定机构认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主任王凤清

2014年11月27日

尊敬的孙大伟副局长,同志们,朋友们

  每年的合格评定机构认可工作会,是面向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范围覆盖了合格评定认可的三大门类、不同领域和不同类型。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希望听到来自各方的声音,也怀着最大的期望,凝聚共识、共谋发展。今年这次会议是在国家全面推进深化改革战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意义格外重大。会议的主题是“深化改革、提升水平、创新发展”。下面,我代表认可委员会,围绕这一主题讲三点意见。

  一、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认可工作改革一直在稳步推进,成绩显著

  从发展历程看,认可工作始终保持与国家发展需求相适应。认可在我国的引入,是改革开放的结果。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78至1991年是起步阶段,这一阶段,认可来到中国,我国开始接触相关国际认可活动,并通过政府管理相关实验室的方式,开展实验室能力评价,顺应了改革开放之初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发展需求。1991至2001年,是广泛推行阶段。这一阶段,也是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时期,认可积极发挥作用,建立并运行了产品认证机构认可,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等多种认可制度,开始实施能力验证计划,顺应了与国际接轨的发展需求。2002年至今的十多年是统一发展阶段,这一阶段,认可的地位日益突出,认可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建立了集中统一的国家认可体系,推动了政府、行业、用户等多层次的采信机制建设,逐步走出了一条国际化和中国化相结合的中国认可发展之路,顺应了传递信任、服务发展的现实需求。

  从发展趋势看,认可工作始终保持与国际同步。一是我国开设的认可制度种类位居国际同行前列。总体上,我国的合格评定机构认可制度与国际同步发展,国际通行的认可制度我们基本都能提供。今年,我们还正式签署了太平洋认可合作组织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互认协议;顺利通过了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互认现场同行评审,被评审组誉为“在评审中见过的、运行最为优秀的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机构”,国际互认范围不断扩大。此外,两岸实验室间的数据互认工作也有了新的突破,能力验证结果在台湾地区获得承认。二是我国的认可规模在国际同行中居领先地位。认可的合格评定机构数量约占全球国际互认认可总量的八分之一,认可的各类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数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三是在制度建设方面勇于创新。建立了我国特有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国家认可制度,在疫病防控、生物反恐、国际活动安保、抗震救灾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近期埃博拉病毒的防控,我们配合卫生部紧急启动对疫病防控实验室的联合评审,确保了研究实验室的安全。四是在认可评价监督机制的创新方面走在国际同行前列。最早建立了比较广泛的最终用户反馈机制,最早开展了主要以问题为导向的认可专项监督和以认证结果为对象的认可确认审核等工作,创新的认可风险分级管理机制也得到国际同行的好评。五是在国际和区域认可合作中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管理层面,今年9月,由肖建华秘书长作为国际认可论坛副主席牵头组织制定的国际认可论坛战略计划(2015-2019)正式发布,我们在确定国际认可的战略发展方向中发挥了组织领导的重要作用;还曾主持建立运行了全球范围和亚太区域在产品认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两个认可领域的多边互认制度,推动了国际认可互认网络的丰富和发展。技术层面,在各类国际组织活动中,认可委员会的参与代表多、范围广,在国际组织中积极履行义务、发挥作用、增强影响,树立认可大国形象。今年,在继续担任相关职务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共有16名代表在国际/区域认可和标准化组织中担任了23项各级各类委任职务,在国际同行中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在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中,我们牵头组织和承担的实验室能力验证项目也是最多。比如,发光二极管(LED)是个新兴领域,国际竞争很激烈,我们凭借多年积累的实力和经验,成功争取到了LED能力验证项目,为提升中国在LED领域的国际地位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顺应新形势的要求,认可工作改革还要全面深化、创新发展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也是深入落实“十二五”规划、谋划“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深化改革是党中央全面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围绕中央确定的改革创新、稳中求进的主基调,国家质检总局支树平局长对认证认可工作提出“主动改革,更有作为”的总体要求,孙大伟副局长在全国认证认可工作会上提出了符合实际的认证认可领域改革“路线图”,明确了目标,形成了改革创新的共识。当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吹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号角,这是对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发展与延续,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三个全面”的逻辑联系。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作出了全面部署,有针对性地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呼声和社会关切,描绘了法治中国的美好蓝图。全会部署的全面依法治国,不是就法治论法治,而是坚持改革方向、问题导向,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全面提出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许多措施的精神都与我们的实际工作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改革发展形势,着重领会党中央关于当前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当前工作的重点要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切实推进认可工作的全面深化改革。

  (一)把握机遇,充分认识认可改革形势

  从历史看,深化改革是我们保持认可工作改革传统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的讲话中,谈到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有一句总结得非常好。他说,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我们的认可工作。温故而知新。刚才,我们共同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认可工作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可以看到,认可委员会一直具有改革创新的传统,凭借着这一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国内到国际、勇于改革的劲头,我们的认可理论政策不断走向深化,认可制度体系不断丰富完善,认可道路探索也不断向前推进。我们要善于把这一传统和现阶段深化改革的机遇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在观念、实践、工作业绩上寻找新的突破。

  从现实看,深化改革是我们实现自身发展、服务改革大局的客观要求。根据认可工作的特征定位,在整个合格评定链中,认可既处在最基础,也处在最高端,是“五位一体”认证认可监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多的国家将认可制度作为重要技术支撑,越来越多的法律法规将获得认可作为采信合格评定结果的依据,认可在质量多元治理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实现自身发展,是认可改革的内在动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多年来,我们所走过的这条道路是一条经过历史选择的正确道路,但也并非坦途。坚持这一条道路,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一定要以我们的实际工作为中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另一方面,服务改革大局,是认可改革的外部动因。李克强总理在中国质量大会上提出构建“放、管、治”三位一体的质量提升格局。在认证认可领域:“放”——政府简政放权,我们就要考虑如何找准定位、为激发市场活力发挥作用;“管”——政府监管创新,我们就要考虑如何主动衔接,为政府采信和事中事后监管更好地提供技术支撑;“治”——政府提倡质量共治,我们就要考虑如何协调互动,为认证认可多元治理体系的健全完善夯实基础,增强改革的主动性自觉性,展现更有作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主动作为,深入探索认可改革创新

  为了推进认可工作全面深化改革,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的统一部署,认可委员会成立了认可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3到2014年,结合两大国际认可组织制定战略计划的经验与做法,连续两年开展战略研讨活动,做实做细调查研究、征求意见、评估把关等关键环节,研究制订了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方案,并将这些战略研讨成果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与巩固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与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论述紧密结合,与贯彻落实中国质量大会精神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在完善制度体系、服务职能转变、满足市场需求这三个方面全面推进认可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是释放制度红利,推进完善制度体系的创新发展。十多年来,依据《认证认可条例》等法律法规,认可委员会的各项认可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并推广应用,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新形势下,我们更要紧密依托以条例为核心的中国特色认证认可法规体系,采取切实措施,依法办事,推动制度建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在广度上,准确把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升级转型和政府职能调整的政策导向,及时跟进各部门、各行业深化改革的新思路和新要求,抓好认可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配套衔接,着力构建覆盖更多领域、更多行业的认可制度体系。在深度上,统筹考虑认可制度的适用性与针对性,协调好制度的主攻方向,在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服务业等新领域,找准认可制度创新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更好地释放制度红利。同时,也要密切跟踪国际认可发展趋势,善于利用新的国际规则来推进制度发展。依据国际认可论坛新的战略措施,区域或国家层面的认证认可制度将可能获得国际认可论坛承认,纳入互认分范围。这个调整是国际认可论坛互认制度建立以来的一次重大改革。我们也要主动思考,研究国际组织战略调整对我们认可制度的发展将产生的重要影响;主动对接,在国际认可体系的更高平台上,不断提升中国认证认可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二是发挥认可作用,推进服务职能转变的创新发展。要进一步发挥好技术支撑作用,配合认证认可改革大局,在政府简政放权、放宽准入限制、转变监管模式的进程中找准结合点,主动研究,积极创新认可手段,推动政府监管和行业管理采信认可结果。要进一步发挥好认可约束作用,不断完善认可约束与检验检测认证监管联动机制,强化认可风险分级管理,加强对认可风险关键点的控制,加强以问题为导向的监督工作,不断完善退出机制,引导合格评定机构规范运作,促进合格评定市场的诚信体系建设。今年,认可委员会依据问题导向,完善抽样原则与实施方案,在检测、校准和医学领域,有针对性地抽取了20家风险较高、存在问题较多的实验室开展专项监督评审,共发现问题182个,其中严重不符合占到1/3。针对这些情况,认可委员会采取了有力措施,撤销了3家实验室认可资格,暂停了8家,缩小了4家认可范围,对1家给予警告,还有几家机构正在处理过程中,我们也一定会从严要求,按规章办事,对存在严重问题的绝不姑息。

  三是强化认可优势,推进满足市场需求的创新发展。要充分发挥认可的技术性、规范性优势,进一步完善认可规则,深化技术政策,改进评审评定,推进认可工作创新,帮助合格评定机构持续改进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赢得更广泛的信任和承认;当前,各类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正在日益加强。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认可论坛和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正在有序推进统一评审工作,以增强相关国际评审的效率和有效性;“全球食品安全倡议”组织在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与国际认可组织的全球合作,申请纳入国际认可论坛互认分范围;国际认可论坛还专门成立“行业认证制度工作组”开展相关研究,加强对行业性认证制度的引导和对接;全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正式纳入国际认可论坛产品认证机构认可互认分范围,今年10月,认可委员会与其他25个国家认可机构一道,首批签署了这方面的互认协议。全球良好农业规范组织负责人曾表示:“这一空前成果是国际认可论坛及其成员与全球良好农业规范组织之间十多年持续紧密合作和良好关系的结果,是国际协调一致的一个里程碑。”可见,在国际合作如此密切频繁的大背景下,我们更要充分发挥认可的基础性、权威性和市场化、国际化优势,在保持国际互认资格、巩固国际互认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国际互认范围,发挥国际互信作用,为中国检验检测认证结果取得广泛国际承认搭建能力信任平台,帮助合格评定机构增强知名度、提升竞争力。

  随着改革进程的有序推进,认可委员会的各项落实措施也在不断深入细化。一方面,我们积极推进以问题为导向的自身改革。围绕调整工作模式,提高服务效率的目标,制订了优化认可作业流程、调整评审方式等措施,初次认可时间缩短24%,复评时间缩短36%,变更评审效率提高69%,为我们的认可对象带来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认可服务;围绕完善约束措施、强化认可效果的目标,制定了丰富认可制度服务内容、增强相关方对认可的认知、改进认可风险分级管理机制、完善关键场所评审模式、增强例行评审针对性和有效性等措施,为我们的认可对象提供范围更广、效果更强的认可服务。另一方面,我们全力服务国家深化改革大局。在推进自身深化改革的同时,配合国家认监委的深化改革措施做好支撑服务。比如,为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改革,我们积极研究整合改革过程出现的新情况,研究相应的认可工作措施;为更加方便政府部门采信认可结果,我们研究调整实验室认可领域分类,更加清晰地界定认可实验室能力,等等。总体来说,这些深化改革的措施,都不是一时一事,而是用法治精神引领改革发展破障闯关,以推动降低监管成本、提高市场效率、激发社会活力为宗旨,结合当前工作重点和中远期规划,做出的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战略考虑和安排。认可委员会目前已经建立了动态跟踪机制,对这些措施的落实情况做定期评估,以确保各项措施在政策上相互配合、在实施中相互促进、在成效上相得益彰,以确保改革改有所进、改有所成。创新发展没有完成时,我们将随着形势的发展,持续推进认可工作的改革创新,不断提升认可服务市场、服务监管的水平。

  三、借深化改革东风,全面推进合格评定机构改革创新,共同发展

  在去年的认可工作会上,和大家分享了“新”“严”“信”“实”这四个字,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看到了进步、也收到了成效。今年,我想结合当前的改革实际,谈谈如何突出“三个导向”,以推进下一步的深化改革工作,共同提升服务质量。

  一是突出政策导向,勇于改革。2013年全球检验认证市场规模约为1300亿美元,近10年行业年均增长近10%;中国市场已成为仅次于欧盟和美国的全球第三大检验认证市场,未来年均增速在15%以上,远超全球平均水平,是众多国际机构看重的关键市场。在国内,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201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定位为高技术服务业;2012年颁布的《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将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确定为“蓬勃发展的新兴服务产业”和“新型服务业态”;今年8月,《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将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11个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上个月,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就加快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提出7项重点任务,强调要完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规划布局、加快并购重组、推动开展检验检测认证结果和技术能力的国际互认。从这一系列的政策脉络我们可以看到,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家鼓励不同所有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提升一批、壮大一批、扶持一批”的工作目标。这些机构大多既为政府机关提供技术支撑,也开展经营性业务。面向市场发展,就一定要及早研判、及时定位,建立健全适应高技术服务业发展需要的内部治理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技术实力,树立诚信观念,主动按照“专业化、集团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方向去做大做强,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有力的支持保障服务。

  二是突出制度导向,善于改革。国家鼓励市场主体在合法合规、具备资质的前提下,自主开展合格评定活动,自主选择合格评定服务。随着各类社会资本的进入,合格评定服务业的市场开放度更高,竞争也更加激烈。合格评定机构要想发展壮大,就要加强自身市场化运作水平,建立明确的竞争优势,提供有特色的合格评定服务。这种服务的特色性,就体现在制度的创新性和前瞻性上面。国际标准化组织2013年全球认证调查报告的最新数据显示,能源管理、信息安全、食品安全已成为新的认证增长点。在国内,低碳产品认证发展迅速,我国将构建重点行业碳排放核查及低碳产品认证认可技术体系。温室气体审定核查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国际认可论坛已正式将其纳入互认协议主范围。最近,认可委员会和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推进我国的温室气体审定核查机构认可工作。前段时间,大伟副局长率团访问台湾,推进质检领域的两岸交流合作,两岸就开展温室气体审定核查认可和新能源产品检测认证领域的合作达成了共识。实验室方面,生物产业是我国重大的支撑产业,实验动物是生物产业研发和生产的科技支撑条件,相当于我们检测实验室的标准物质,它的使用、饲养和规范需要科学的评价。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建立实验动物机构的认可制度。医学认可原来只限于检测,但病理、影像是疾病诊断更加重要的检查手段,我们正在启动医学病理实验室、医学影像学实验室等领域认可制度的研究。研究实验室是科技成果诞生的摇篮,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技术基础,它的数据准确和质量保障意义非常重大。在今年的资深顾问座谈会上,院士们建议认可委员会积极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研领域实验室的认可工作,使科研实验室引入科学的实验室管理方法,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以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准确性。目前,认可委员会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相关认可制度的研究。可以看到,在新能源、现代服务业这些新兴产业领域,各类新的制度不断推出,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但是,我们的一些机构限于自身能力,新型认证技术研发和市场开发的步伐还相对缓慢。我们要善于抓住制度发展的先机,关注前沿领域,把握行业动态,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方面争取新的突破,不断加快科技研发和市场开发的步伐。

  三是突出问题导向,推进改革。“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述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改革,必须以解决问题为宗旨。首先,我们要找准问题。在检验检测认证活动中,还存在不诚信、不规范的问题。个别机构还存在证书报告造假、超范围出证书报告、记录造假、不实事求是申请认可能力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合格评定市场的正常运行和认证认可制度的权威性。关于证书造假的问题。国际上,国际认可论坛和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也正在就相关问题进行联合研究。有些机构超认可能力范围出具证书报告,今年在投诉调查中发现,一家实验室出具的部分带有认可委员会标识的检测报告中,有8项检测方法标准不在认可范围内,我们对这家实验室做出了暂停认可资格的处理决定。关于记录造假的问题。2014年对某机构进行专项监督评审时,发现存在编造测量不确定度数据、原始记录缺失、原始记录与校准证书内容不一致的情况,给予了撤销认可资格处理。这种情况还出现在对外贸易中,我们听到一些相关反映。举个例子,认可委员会和澳大利亚认可机构共同推进服务双边贸易的“产品安全和质量”项目,加强认可与相关行业检测结果承认的直接对接。上个月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认可合作组织年会期间,澳大利亚国家认可机构的负责人向我们反映,说有的实验室的报告一看就有问题,更为不能接受的是,经外方指出问题后,实验室的联系人拿着报告没有进实验室就直接进行了数据修改,这样的行为太给中国丢脸了,这是给“中国制造”抹黑,我们决不允许。同志们,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要坚决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发生。刚刚列举的这些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比较典型。我们要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合格评定的公信力;要根据实践的变化、问题的发展,不断做出新的探索。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及倒查机制“,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和方向。要坚持问题导向,逐步健全追责制度,明确追责措施,更加强化责任落实,更加规范自身建设,加强检测、认证人员自律监管,真正将各项改革抓到点上、落到实处,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汇集正能量,构筑起认证认可工作长远发展的千里之堤。

  同志们!认可与合格评定机构是连接政府、市场、社会的“传动轴”,是唇齿相依的有机整体。认可越发展,经认可证实的合格评定结果在政府监管、市场贸易中的接受度就越广泛、信任度就越高;同样,合格评定服务业越发展,市场越开放,认可的服务用户就越广泛,认可的能力证实、约束和支撑保障作用就越发凸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认证认可工作能有今天的局面来之不易,在国家认监委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要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加强交流互动,推动认证认可更加广泛深入应用。今年,认可委员会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在座的也有不少机构参与进来,结合一线工作实际,围绕优化评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评审一致性、技术信息共享、信息化建设等问题,给我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中肯的意见建议。今天下午我们还有分会场的讨论,希望大家继续利用好这个平台,相互启发、相互切磋,让我们共同努力,把这次会议开好。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认证认可的美好未来需要我们每一家机构、每一名从业者同心开创。让我们以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为契机,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共同推进认证认可事业创新发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