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主任王凤清在第五届全国合格评定机构认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时间:2016-11-15   来源: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在第五届全国合格评定机构认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主任 王凤清

2016年11月10日

  尊敬的孙大伟副局长,各位同志,各位代表,大家上午好:

  今年的合格评定机构认可工作会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认证认可发展呈现新面貌的背景下召开的,主题是“建设认证认可强国,发挥认可基础作用”。下面,我代表认可委员会,讲三点意见。

  一、“十三五”开局之年认可工作发展成效显著

  刚才,建华同志代表秘书处作工作报告,内容很全面、也很系统,我都赞同。2016年,认可委员会工作有效、成绩突出,归纳起来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全面推进“提高效率、增强效果”双效改革,认可理论政策进一步深化。大家知道,国家认监委成立之初,就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三步目标是进入认证认可强国的行列。围绕这一目标,认可委员会一直十分重视加强认可战略发展和宏观政策研究,以坚持集中统一的国家认可体系为理论基础,逐步将认可发展的历程、本质、作用、理念系统化,理论化。随着国家推动认证认可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建设认证认可强国被进一步明确为认证认可工作“十三五”奋斗目标。认可委员会积极跟进,牢固树立五大科学发展理念,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心任务,将建设认证认可强国的战略目标融入到“两学一做”精神的贯彻落实中,融入到认可工作“十三五”规划的推进进程中,融入到认可深化改革各项重点任务中。2016年,我们从服务大局、服务机构的角度,出台了多项新的深改政策。比如,将检验检测机构的认可周期由3年改为6年,对实验室等机构的相关信息变更实施先备案、后监督的管理方式,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提高效率,提供更快捷的认可服务,并为获认可的机构减负;我们还与认证认可协会共同加强认证机构事中事后监管方面的联动,提升认可监督与人员监督的综合效能,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增强效果,引导机构规范运作。

  二是积极服务国家大局和市场需求,认可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前不久,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认可论坛(IAF)发布了一份新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调查报告,建华同志作为IAF主席为这份报告撰写了序言。同时,UNIDO进一步发布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源自20092015年期间,UNIDOISOIAF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开展的一系列调查活动,范围覆盖14个国家的1400多个采购方和7800多个获证组织。报告显示,95%的采购商对获证供方满意,93%的获证组织认证总体有效。认证认可在规范市场活动,提高管理效能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中国,在接受调查的897个采购方中,98% 对获证供方的产品质量满意,96%对获证供方提供合格产品的能力表示信任;在实施现场调查的958个获证组织中,93%的获证组织认证总体有效,反映了我国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较好的水平。回到认可上来说,这些年,我们坚持集中统一的国家认可体系,与国际普遍做法相一致,认可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认可规模和认可制度的齐全性均位于国际前列。目前,认可委员会已建立起三大门类34个分项认可制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通过制度创新,我们进一步增强服务市场的能力。2016年,低碳产品、服务认证机构认可开始正式实施;实验动物机构认可制度完成基本研发;资产管理、道路交通安全、业务连续性、大型活动可持续管理体系等一系列新制度的研发持续推进。我们还不断增强服务大局的能力。绿色产品认证整合这项工作是中央深改办2016年的重点改革任务之一,国家认监委正在加快推进“中国绿色产品”合格评定体系建设。为确保对绿色产品认证机构、检测机构能力要求的一致性,认可委员会也相应启动了相关认可制度的科研项目,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系列核心标准的研究工作。我们还在影像学领域继续推进医学实验室认可研究工作,启动了生物样本库新认可领域的研究,为推进我国生物样本库的质量管理和标准化建设积极发挥作用。

  三是充分发挥技术支撑和促贸互信作用,认可道路探索进一步增强。多年来,我们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条国际化和中国化相结合的中国认可发展之路。一方面,中国化的认可实施体系不断完善。通过综合运用风险控制、分级管理、确认审核、专项监督、重大事故跟踪核查、为政府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并进行联动等认可监督管理措施,认可约束的作用得到持续发挥。今年9月,我们首次与地方监管部门联手,根据地方认监部门在例行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走进获证企业现场,开展联合检查行动,行政监管与认可约束的联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国际化的中国认可体系持续发展。在多边领域,我们与太平洋认可合作组织(PAC)新签署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认可互认协议,签署的多边互认制度拓展至12项。在双边领域,积极推进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认可机构的合作,认可委员会签署的双边协议有望拓展至23个国家。我们还积极履行国际职责,深入参与国际事务。尤其是建华同志当选IAF主席以来,充分发挥在国际组织高层的影响力,在国际认可战略的推进中积极发出中国声音,与国际同行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为维护中国和发展中国家认可机构的利益,增强中国认可在国际认可界的话语权进一步发挥了作用。

  四是主动践行“证实能力,传递信任”使命,认可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在“三个自信”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自信”,提出了“四个自信”的新要求,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重大理论创新。之前很多场合,我们和大家一起探讨过认可工作的“三个自信”。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认可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文化自信也在不断增强。这种自信,来自集中统一的国家认可制度,来自改革开放之初,从国际上引进认可并逐步探索构建中国认可体系的一片初心;这种自信,来自认可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总结,来自新常态、新形势下,努力使中国认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服务认证认可强国战略的一片初心;这种自信,也同样来自于“证实能力,传递信任”的认可使命,来自于认可作为国家质量基础的组成部分,为促进市场运行、政府监管、国际贸易贡献作用的一片初心。到今年10月底,获认可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达到8371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2%;认可的现行有效各类认证证书突破100万份,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1%。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监管机构采用认可手段来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越来越多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运用认可手段来提升合格评定结果的可信性,认可的文化自信更有底气,也更加坚定。

  二、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为统领,坚定认可工作“十三五”发展正确方向

  2016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新部署,这是“十三五”及今后一段时期统领各项工作的指引,也是我们建设质量强国、认证认可强国的基本遵循。随着我国在全球的实力地位快速提升,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全方位开放格局日益完善,认证认可的发展环境呈现三大特征:

  一是政策的指导性更强。2016年是个规划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十三五”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都在陆续出台。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建设质量强国;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着眼于强化质量技术基础研究,鼓励认证认可、检验检测领域的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领域也发布了相关规划,鼓励切实发挥标准化和质量工作的引领支撑作用。随着质检领域、认证认可领域“十三五”规划的陆续发布,认证认可工作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更加明确,思路也更加清晰。尤其是《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十三五”规划》,由认证认可部际联席会成员单位首次联合发布,级别高、范围广、影响力强,体现了政府各部门对认证认可工作的高度重视。认可委员会也将于近期正式发布认可工作“十三五”规划,新规划重点突出、操作性强,既结合国家大局有高度,又密切联系实际讲实效,认可“十三五”发展前景广阔。

  二是市场的发展空间更大。近年来,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结构布局持续优化,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十二五”末,全国认证机构和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分别达到221家和31768家,比“十一五”末分别增长32%45%;检验检测服务业年产值达1700余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1.6倍。合格评定服务对经济社会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检验检测认证市场之一。

  三是竞争的参与面更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认证认可市场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如何分好蛋糕,是大家共同面临的挑战。对于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来说,在“放管服”的大背景下,国家更加注重落实从业机构的主体责任,全面推进认证机构审批、强制性产品认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等一系列改革,降低准入门槛,强化退出机制,提高了对机构自律的要求,增加了机构违法失信成本,市场规律和市场机制对机构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国家逐步放开服务业对资本的限制,越来越多的不同所有制机构参与进来。国有机构占据主体的同时,外资和民营机构的数量和市场份额增幅更高,检验检测认证市场开放度、竞争度不断增强,多元化、差异化趋势明显。

  三、以建设认证认可强国为目标,全面推进认可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年9月,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在中国召开,习近平主席专门发出贺信,李克强总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表明中国政府对标准化工作的高度重视,进一步营造了重标用标的良好氛围。大家知道,认证认可和标准密不可分。我们开展认证认可工作,依据的就是标准,认证认可是推动标准实施的有效手段。乘此东风,我们要把握机遇,增强信心,推动认可工作取得新成效,再上新台阶。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四个方面的想法:

  一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成果,为机构带来更多的获得感。认可委员会推进“双效”改革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提高服务效率方面,为进一步满足大家对认可效率的期望,我们缩减认可工作流程、清理工作文件,帮助机构进一步缩短获证周期;为进一步满足大家对认可服务质量的期望,我们还围绕大家关注的热点,如制证速度、收费等问题,进一步梳理出影响认可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努力为大家带来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认可服务。增强认可效果方面,今年我们依然是选取风险较高、存在问题较多的机构和企业开展专项监督和确认审核,而且选取的数量比去年平均增加了将近一半。在认证机构专项监督中,50%的认证机构被暂停认可资格;在已完成的实验室专项监督项目中,80%的实验室受到资格处罚,监督的效果和警示作用更加明显;我们还充分利用专项监督结果,在例行评审工作中实施差异管理,认可评价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下一步,认可委员会要继续围绕全面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不断推进认可工作深化改革,争取给大家带来更多获得感。比如,进一步协调认可和资质认定的同步评审程序;进一步压缩认可时限,优化评审评定机制;进一步推进分级管理,建立检验检测机构分级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强化监督警示,加强过程控制等……这些改革措施看似细微而具体,但实际上瞄准的都是一些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用总书记的话说,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提高认可改革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含金量,尤其要注重与各级规划的衔接,着力解决制约认可工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整体提升认可工作质量。

  二是进一步推动认可采信,为机构带来更大的竞争力。当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议题。在刚刚结束的IAF/ILAC联合年会期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发布了一份新的宣传册,介绍认可助力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医疗、食品、能源、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的情况。IAFILAC也一直致力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积极推进低碳认证、审定核查等新型认可制度的推广和采信。在有关方面的共同推动下,今年9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合格评定委员会(ISO/CASCO)正式启动ISO/IEC 17029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这是一份关于审定核查机构的通用要求,意味着新兴的审定核查活动将作为一个单独的门类纳入合格评定范畴。《巴黎协定》中也有多项内容涉及到第三方认证、核查的安排。今年的杭州峰会首次把可持续发展置于G20议程的突出位置,中美两国还率先交存气候文书,助力《巴黎协定》尽早生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盛赞这是“在推进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气候变化问题上取得历史性突破”。就在六天前,《巴黎协定》正式生效,这算得上是历史上生效最快的多边国际条约之一,开启了全球气候治理新阶段。在我国,低碳产品认证机构认可已经开始正式实施,温室气体审定核查机构认可制度也已经基本建立,目前正在研究相关的推进机制。今年9月,我国关于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国别方案正式发布,这是一个好的契机,我们要找准认可工作在服务可持续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和结合点,积极加强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和衔接,推动政府监管和行业管理更多运用认可手段、建立采信机制、采信认可结果,为政府更多购买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采信检验检测认证结果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进一步拓展互认范围,为机构带来更高的公信度。目前,认可委员会加入的国际认可多边互认范围覆盖至93个国家和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总量的95%以上。这些互认成员认可机构在全球范围认可了4000多家认证机构,8000多家检验机构,6.2万多家各类实验室,形成一个广泛的国际认可互认网络。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经济体承认国际互认框架下的认可结果,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比如今年年初,我国在对欧盟的紧固件反倾销案中胜诉,这是中国入世以来首次取得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的全胜案件。在这件反倾销案中,由于绝大部分紧固件企业实验室都通过了CNAS认可,依托认可的国际多边互认,WTO裁决机构认为,中国紧固件企业的生产和检测是依据国际标准进行的,相关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与根据欧盟技术标准出具的检测报告具有等效性,是真实可信的,认可广泛的国际互认体系为赢得这次争端体现了认可的作用。又比如,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今年一年内通过两项新的安全法规,强制要求相关儿童产品出口美国必须获得CPSC承认的检测报告,CNAS认可为相关实验室申请CPSC注册资格提供了能力证明,为中国企业的儿童产品出口美国提供了便利。再比如,今年9月起,澳大利亚边境执法署(ABF)开始严格核查从中国到达货物的石棉含量,要求所有中国产品出口到澳大利亚都必须提供石棉含量为零的检测报告。我国是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仅2016年上半年,出口澳大利亚的商品总值就超过了200多亿美元,占澳大利亚进口总额的22.5%。为助力中国产品顺利出口到澳大利亚,帮助相关企业避免重复检测,认可委员会积极发挥协调应对作用,促成澳方承认CNAS获认可实验室出具的石棉检测报告,认可促进对外贸易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下一步,我们要在巩固现有多边互认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国际互认范围,争取实现能源、信息技术服务、人员、温室气体审定核查领域国际互认的突破,让中国机构出具的认证证书、检验检测报告在国际上得到更广泛的承认;要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围绕设施联通、贸易畅通等合作重点,与更多的沿线国家加强认可技术交流与合作,共享互认成果,以互信互认促进互联互通,助力更多的中国企业、中国制造、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四是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为机构带来更广的参与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认证认可科技创新提出新的要求,中国制造2025、大数据应用、“互联网+”模式为认证认可科技创新提供新的契机。要聚焦我国认证认可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聚焦国际认证认可发展前沿的热点难点课题,利用科技手段提前布局。前不久,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技术基础(NQI)专项在认证认可领域的4个项目正式启动。其中,由认可委员会牵头的科研实验室认可项目,致力于构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实验室认可体系,将有助于实现我国实验室认可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转变。我们还积极承担NQI“一带一路”项目中认可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努力发挥认可促进贸易便利化的作用,为减少重复检测认证、推动国家优势产业和先进产能“走出去”提供支撑。大家知道,认证认可科技工作具有跨行业、跨部门、跨专业协同创新的特点,要提升认证认可的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大家主动贴近实际业务需求,形成合力。除了刚才提到的一些重点科研项目,认可委员会还在积极推进绿色产品、智慧城市等新型认可制度的研究,积极推进司法鉴定能力控制、高铁检验检测能力认可等关键技术的研究。认可科研工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到认可新技术、新制度的创新研发中来。让我们共同努力,发挥合力,努力取得一批原创性、突破性的认可创新成果。

  2016年,是开局之年、关键之年;对于认证认可行业来说,还有一个特别的意义。今年是国家认监委成立十五周年。记得十五年前,我们还在一边争论着“要不要”“能不能”,一边摸索着参照WTO规则、构建中国特色认证认可体系;十五年后的今天,认证认可的能力和作用不断提升。稍后,大伟局长还会作重要讲话,带来更多关于认证认可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新思路。我们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国认证认可工作者现在所关注和思考的是更加宏大的命题,是要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向认证认可强国、质量强国迈进。今天的会议,是一个节点,也是一个新的起点。认可委员会愿与大家一起,共同开创认证认可事业的美好未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