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会议安排|领导讲话|新闻快讯|会议材料

当前位置:领导讲话

CNAS秘书长肖建华在第九届全国合格评定机构认可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信息来源: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0-12-25

立足新发展 绘制新蓝图

——在第九届全国合格评定机构认可工作会上的报告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秘书长

肖建华

同志们:

  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之际,我们召开全国合格评定机构认可工作会议,主要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总结“十三五”及2020年认可工作,部署“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和2021年重点安排,推进认可工作健康持续发展,为“十四五”开局奠定基础。下面,我代表认可委员会秘书处报告工作。

  一、“十三五”及2020年认可工作回顾总结

  “十三五”期间,认可委员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上级主管部门总体要求,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五年来的工作成果,具体可以概括为六个“不断提升”:

  ——五年来,认可质量基础的定位不断提升。有效发挥“统一体系,共同参与”的体制优势,集中统一的认可治理更加完善。有效发挥认可委员会多元治理结构的作用,认可在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中的定位更加凸显。

  ——五年来,认可服务市场的能力不断提升。持续提升认可服务能力,认可规模和认可制度的齐全性位居国际同行前列。持续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建立起覆盖更多领域、更多行业的认可制度体系。

  ——五年来,认可服务大局的作用不断提升。为20多个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提供技术支撑,共有38部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行政规定直接或间接采信认可结果。认可服务大局的领域越来越多,发挥作用的范围越来越广。

  ——五年来,认可深化改革的效能不断提升。认可改革持续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生动局面。认可服务效率取得显著提高,时限控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创新的认可监督方式国际同行领先,认可约束的监督效果和警示作用更加突出。

  ——五年来,认可国际合作的地位不断提升。积极拓展国际互认范围,加入的多边互认制度类型增长44%,互认范围覆盖103个国家和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总量96%以上;“一带一路”沿线的双边合作拓展至27个国家,范围增长29%;参与国际认可合作活动和培养国际认可人才的广泛性位居国际同行前列。

  ——五年来,认可自身建设的水平不断提升。实现质量管理体系全覆盖,委托第三方进行的认可顾客调查总体满意度不断攀高。科研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逐步走上制度化、系统化、专业化发展轨道,逐步建成一支专业知识扎实、工作经验丰富、管理能力较强、国际化参与度高的人才队伍,为持续提升认可工作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即将过去的2020年,认可委员会按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部署,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累计认可各类合格评定机构12192家,认可现行有效认证证书140多万张,增长速度与上一年基本持平,这是在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情况下取得的进展,来自不易。2020年认可工作进展,具体可以概括为六个“再上新台阶”:

  (一)贯彻六稳六保,服务大局再上新台阶

  一是立足疫情防控需求,开辟认可绿色通道。为保障防疫物资检测,为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实验室扩展能力提供应急服务;为保障新冠病毒研究,组织对相关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能力进行认可评价;为保障核酸检测准确性,对相关实验室开展新冠病毒检测能力认可,促进国际间检测结果的互认。通过紧急认可扩项,我国获认可的具备欧洲标准和美国标准防疫物资检测能力的实验室增长了5倍,获认可的具备国家标准防疫物资检测能力的实验室数量翻了将近一番。

  二是立足多边互认优势,促进抗疫国际合作。及时向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提供获认可的防疫物资检测实验室名录,既增强了认可结果的采信,又便于政府监管和国内外企业查询;及时回复43个国家800多份关于中国出口防疫产品检测认证结果的查询,促进了我国防疫物资出口;主导建立国际认可论坛(IAF)应对疫情“48小时”快速响应机制,为各国相关认可和认证机构应对疫情影响提供指导;及时将《移动式实验室 生物安全要求》转化为国家标准英文版,为保障移动式实验室、移动检测方舱、火眼实验室建设发挥作用。

  三是立足认可工作职能,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积极应对疫情影响,通过认可业务网上办理、质量技术帮扶、减免认可收费、开展远程评审评定等方式,保障各项工作正常推进;配合开展防疫用品领域认证活动专项整治,为保障防疫用品质量提供了支持。

  (二)加快创新发展,制度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是积极推进新认可制度的研发应用。正式推出蓝牙检测实验室认可制度,为我国实验室获得国际蓝牙技术联盟授权提供便利。积极推进绿色产品、电子商务、知识产权、反贿赂管理、生物样本库等领域的认可制度研究和成果转化。

  二是不断拓展现有认可制度的应用范围。持续推进科研实验室认可,顺利完成中科院系统和军科院系统的首家科研实验室认可评审;持续推进食品安全、职业健康、能源管理、低碳节能、信息技术、有机产品、司法鉴定、医学卫生等领域的多项标准换版及认可转换工作。

  (三)加强技术支撑,认可采信再上新台阶

  在服务政府监管和行业治理方面,除了承担市场监管总局委托的国家级资质认定同步评审、CCC认证机构、CCC指定实验室、自愿性认证机构专项检查、良好实验室规范认可、检测校准领域能力验证等任务,还积极配合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提升、贸易政策沟通、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认证规则备案管理研究、产品认证质量追溯、CCC产品认证和RoHS认证供方符合性声明核查、机器人检测认证体系建设,以及认可相关法律法规的制修订工作。同时,还在生物安全、公安刑侦、司法鉴定、通信检测、医学检疫、低碳节能、医药卫生、电力等领域,为20多个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提供认可技术支持。

  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和自贸试验区建设。配合广东、上海、浙江、安徽、河北等省市,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上海认可服务平台建设、环境安全管理、电力安全管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认可技术支持。

  (四)强化认可约束,深化改革再上新台阶

  认可工作效果不断增强。持续推进新技术的应用,开展认可远程评审评定研究,不断提高评审评定的质量和效率;持续把好认可准入关,进一步完善认证机构预访问制度,认证机构初次认可不受理率为58%,实验室和检验机构初次认可不受理率为11%;持续完善认可退出机制,通过日常认可监督评审发现问题,暂停18家,撤销9家,缩小范围728家,处理原因主要是超认可范围使用认可标志、管理体系运行失效、未完成体系文件的转版、重大变更未及时通报、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有效整改、部分人员技术能力不满足要求,例行认可监督评审发现问题的处理比例为10%;持续提升质量改进成效,系统总结“十三五”期间认证机构认可质量持续改进成效,进一步提升认可评审质量;持续深化认可技术要求,加强培训研讨,推进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和社会对认可结果的利用。

  认可警示力度不断增强。积极开展认可专项治理行动,强化对不诚信机构的处理退出机制,增强警示效应。在认证机构专项监督及确认审核方面,对46家认证机构进行专项监督,对其中16家机构的128家获证组织实施了确认审核。根据专项监督和确认审核发现的问题,撤销认证机构认可资格2家,暂停3家,告诫3家,处理比例占17%,撤销15家获证组织的证书,暂停获证组织22家,处理比例占29%,处理比例较上一年有所增长。实验室专项监督方面,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关注检验检测机构开展活动的真实性、专业能力和超认可范围等情况,对295家实验室和检验机构实施专项监督检查。目前已完成178家中,注销3家、撤销2家、暂停14家、告诫10家,处理比例占16%。投诉调查方面,依托社会监督方式,共收到投诉71项,根据认可相关规定受理38项。截至目前,暂停认可资格5家,整改后维持认可资格3家,不支持投诉1家,告诫2家,撤销2家,其余在处理中,有效利用了社会监督方式,增强了认可约束。

  (五)深化互认成果,国际合作再上新台阶

  积极拓展国际互认范围。正式加入IAF温室气体审定核查机构认可和ILAC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生产者认可多边互认协议。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认可机构的交流合作,与匈牙利国家认可局签署双边合作备忘录,为哈萨克斯坦、沙特、海湾合作委员会等国家和区域性认可机构提供技术帮助,巩固“一带一路”认可合作成果。发挥国际组织任职作用,不断扩大我国认可的国际影响。

  积极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为保障我国产品走出去提供直接的能力证明。

  (六)夯实认可基础,自身建设再上新台阶

  委员会建设方面,新增生物样本库、电子商务认证、资产管理和知识产权认证三个专业委员会。

  质量管理、法治意识、规划计划不断加强。目前正在有序推进《认可工作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科技工作方面,继续推进科技部和市场监管总局科研项目研究,启动CNAS自立科技项目10项,科研管理机制不断完善。

  信息化建设方面,持续完善信息化管理组织结构和相关规章制度、优化系统功能,推进新认证机构认可业务管理平台(一期)建设,推进信息安全建设。

  队伍建设方面,结合新“三定”方案落实,完成内设机构调整。评审员队伍方面:研究实验室检验机构评审员队伍结构,创新评审员评价方式,加大资源紧缺领域评审员的培养力度,全年累计培训评审员2553人次。

  党的建设方面。坚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

  二、2020年国际认可发展情况

  (一)加强顶层设计,认可互认作用持续发挥

  国际认可论坛(IAF)正式发布2020—2025战略计划,明确未来五年愿景和使命。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继续根据2015-2020战略计划推进各项工作。IAF和ILAC成员机构、互认范围和互认数量不断扩大,互认影响力持续提升。在亚太区域,亚太认可合作组织(APAC)今年加入了IAF在职业健康安全、特殊饲料成分质量和安全体系两个领域的互认,决定建立ISO20387生物样本库认可互认,并积极推动和主导ILAC相关工作。

  (二)应对疫情影响,认可国际合作更加紧密

  指导合格评定机构应对疫情影响。IAF第一时间发布了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声明,成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特别工作组,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为IAF成员认可机构和获认可的认证机构提供相关指导。ILAC建议认可机构在疫情下开展远程评审;将ISO/IEC17025的转换期延长至2021年6月1日,以克服疫情影响;提倡各国利用经ILAC互认成员认可的检测机构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发挥国际认可合作网络作用。IAF、ILAC、ISO共同研究了关于新冠疫情的应对措施和未来影响,特别是IAF关于新冠疫情常见问题问答在认证认可应对疫情影响方面发挥的突出作用,IAF、ISO、有关区域性认可合作组织等制订的远程评审/审核文件发挥的作用等,关于常态化疫情、后疫情阶段以及疫情后长期性条件下需要协同采取的应对和改进措施。IAF-ILAC-ISO联合战略组将进一步进行研究。

  (三)适应发展需要,认可技术政策不断深化

  在认证机构认可领域:疫情加速了使用新技术实施远程审核和评审的进程,IAF和APAC都发布了相关指南性文件,指导远程审核和远程评审活动。IAF还修订了审核时间、认可范围、获证组织市场监督等方面的文件;启动了见证评审、认可处罚措施、对跨国认证机构的评审等强制性文件的修订;继续推进认证认可标准换版通用程序、互认管理、管理体系认证数据库管理、合格评定方案评估准则、一体化审核、应对欺诈行为等方面的研究。IAF还与ILAC联合发布了新版ISO/IEC 17011的理解实施说明,与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联合发布了法制计量领域的联合评审程序,与国际民航组织(ICAO)签订了关于国际航空碳排放技术培训的谅解备忘录。

  在实验室和检验机构认可领域:ILAC修订了国家计量院校准和测量服务认可、检验机构认可、反兴奋剂实验室认可、测量结果量值溯源等方面的政策文件;继续推进跨境认可合作、认可范围表述、检测中的测量不确定度、校准间隔等指南文件修订;深化抽样活动的不确定度要求、量值溯源、标准物质生产者等领域研究;积极推进生物样本库认可互认的研究和开展。

  (四)促进工作协同,增强质量基础设施合力

  IAF和ILAC积极参与国际质量基础设施网络(INetQI)相关工作,促进质量基础设施发展的融合协同。INetQI研究了关于标准、计量、认可、合格评定和市场监督等质量基础设施适应新技术革命影响的相关措施,推进建立INetQI质量基础设施集中宣介平台,支持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研究建立质量基础设施指数。2021年,由IAF主席肖建华担任INetQI主席。

  三、“十四五”认可工作发展主要思路

  (一)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和上级要求

  五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加强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要“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包括“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等相关要求,为谋划认可工作“十四五”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张工局长在市场监管总局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干部工作会上强调,要“以标准规则国际对接作为促进市场监管现代化的重点领域,立足制度型开放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要“以推进提升质量作为扩大内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着力点,立足我国供给状况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为我们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推进认可工作指明了方向。

  围绕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场监管总局工作部署,下一步我们一是要进一步增强认可使命感责任感。紧密联系认可工作,从党中央整体决策部署中准确把握属于我们的职责任务,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建议》为指导 ,以服务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格局为目标,科学谋划好认可工作“十四五”发展。二是要进一步加强认可制度供给。聚焦绿色发展、人工智能等国家重点战略领域和新兴领域对认可的潜在需求,不断拓展现有认可制度的应用范围,积极推进新认可制度的研发应用,不断提高认可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营造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环境积极发挥认可作用。三是要进一步深化认可国际互认。质量基础设施相关的12个国际组织提出了质量基础设施的新定义,强调认可与计量、标准、合格评定等共同构成质量基础设施基本要素。我国最近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指出了认可及互认协议促进国际贸易的作用。我们要持续深化认可国际互认合作,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发挥认可作用。四是要进一步推进认可约束监督。依托“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认可约束、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五位一体的认证认可监管体系,不断强化认可约束、严格认可要求,持续推进认可监督,为“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积极发挥认可作用。

  (二)认真谋划认可工作“十四五”发展新思路

  “十四五”认可工作的发展,要坚持以政治为统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服务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认可工作服务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质量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 “六个目标”:一是夯实质量基础,发挥支撑作用;二是增加制度供给,提升服务能力;三是深化认可改革,提升效率效果;四是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影响;五是加强宣传沟通,促进结果采信;六是推进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目前,正在推进《认可工作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制订工作,形成了初步草案,邀请部分认证检验检测校准审定核查等机构召开了座谈会征求意见,将进一步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按照市场监管总局相关总体部署切实做好《认可工作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制订工作。

  四、2021年认可工作安排

  2021年认可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服务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格局为目标,围绕“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市场监管工作新要求,立足集中统一的国家认可制度,以全面深化认可改革为动力,着力提高认可供给质量,着力提升服务大局、服务监管、服务市场的能力和水平。下面我就围绕五个“不断加强”,向大家介绍明年认可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不断加强认可制度建设

  加快建立新认可制度,适时推出电子商务交易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管理体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和生物样本库认可等四项认可制度。继续推进特殊饲料成分质量和安全体系(FAMI-QS)认证机构认可、美国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FSMA)第三方认证机构认可、反贿赂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绿色产品认证机构认可、审定核查机构认可等五项认可制度研究。

  (二)以服务放管服为抓手,不断加强认可技术支撑

  围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四个面向”要求,抓好“六个服务”,推动建立健全政府、行业和社会多层次认可采信机制。服务市场监管,配合市场监管总局做好技术委托、行政监督、投诉调查、能力验证等四个方面的认证和检验检测行政相关工作,不断促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能力提升和行业秩序规范;配合总局“检验检测促进重点产业优化升级工程”和“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继续发挥认可作用,提供好技术支持。服务高端产业布局,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及相关部委做好新兴高端产品的检测机构认可工作,认可一批绿色有机、机器人、物联网、网络安全、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药品生物制品等高端产品检验检测机构。服务绿色生态发展,配合生态环境部、民航局在环境治理、温室气体审定核查等领域加强认可服务。服务生物安全体系建设,配合农业农村部和卫生健康委推进生物安全领域标准化工作。服务生命科学研究,配合科技部、体育总局在实验动物管理、兴奋剂检测领域积极提供认可技术支持。服务行业发展,重点聚焦信息技术、食品农产品、生态环境、化学化工、药品、医疗器械、机械、轻工纺织、计量校准等领域,不断加强与相关行业组织的沟通合作。

  (三)以提效增效为目标,不断加强认可深化改革

  持续优化认可业务管理。研究制订加强认可维权及认可入门把关的措施,进一步加强社会监督;加强行政监督、专项监督结果与例行评审的联动,在例行评审中持续关注各类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对机构整改效果加强验证;不断加严认可见证评审要求,对不满足见证要求的机构加大处理力度;继续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认可专项治理行动,严格处理标准,完善退出机制,不断提高认可有效性。

  持续加强认可技术和政策研究。推进新技术革命对认可工作发展方向模式的影响研究;推进远程评审评定、评审人日数核算、化工反应检测、生命科学、特种设备、网络安全、危险品运输领域的认可技术研究;密切跟踪相关法规和国际认可政策变化,适时转化为CNAS认可文件,持续满足国际互认要求。

  (四)以规则对接为手段,不断加强认可国际合作

  不断扩大国际多双边互认成果,促进我国市场监管规则开放。进一步扩大认可合作成果,深化多双边合作交流,巩固和扩展业已取得的国际互认地位,发挥好认可国际化的优势,面向国际市场促进规则对接;继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认可机构已经建立的双边合作机制,不断拓展合作对象、合作领域和合作渠道;继续履行IAF主席职务和其他国际组织职责,不断扩大我国认可国际影响。

  主动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创新发展。加快推进蓝牙检测实验室认可工作,为我国电子产品获得使用蓝牙标识的资格创造条件;持续跟踪美国能源之星计划,以及美国政府对玩具和儿童用品的市场准入要求,助力我国相关实验室拓展国际业务;持续跟进国际民航组织、中美双边技术谈判相关法规标准和技术要求的变化,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技术支持。

  (五)以夯实基础为依托,不断加强认可自身建设

  进一步加强委员会建设、质量管理、法治建设、规划计划工作、科技工作、信息化建设、队伍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提升认可工作水平和能力。明年新的认证机构认可业务信息化管理平台即将上线,大家可以关注。

  同志们,“十四五”宏伟蓝图即将开启。我们将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为加快推进市场监管现代化、落实“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作出新的贡献。谢谢大家!